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辛勤笔耕有土壤 笔耕不辍苦后甜

煤炭资讯网 2011-9-22 8:44:31    写作
      9月15日至17日,湘煤集团公司举办第5期通讯员培训班。唐爱军有幸参加了这次意义深远的培训班学习,作为基层一个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通讯员,加强新闻理论写作和新闻摄影都是必修课。在这三天的培训学习班中,他从头到尾认真聆听了《湖南日报》孙振华、姜贻斌、沈德良、韩世祺、新华社丁文杰等五位老师新闻工作知识的讲课培训,感觉收获颇丰。以下是在培训班上上网演讲辞……
 
各位领导、老师、同仁们:
     
      大家好!
 
      我叫唐爱军,是白山坪公司的一名普通新闻干事。今天,感谢各级领导、各位老师给了我这次与集团公司宣传战线的同仁们交流学习的机会,让我倍感荣幸。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在这里介绍经验谈不上,只是将我个人在写作中的一点心得,与各位老师、同仁进行一次交流。
 
      说起来,我已是个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的“老兵”了。这些年来,我相继在建材、煤炭等企业负责新闻及内部报刊的采编工作,无论是在哪个岗位,我都是以感恩的心情把工作做好做实。凭着对新闻事业无比挚爱的情感,经常深入各基层单位采访、掌握第一手新闻素材,为我从事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炼就了我敢于吃苦勇于实践的精神。我与在座的各位通讯员一样,新闻的采访,没有规律可循,没有上下班时间,没有节假日,只要有好的新闻线索,自己就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情况进行采访,因为这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前提。为了把新闻宣传工作做得更好,勤奋笔耕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这对于我们基层通讯员来讲是家常便饭。白天忙于采访、收集资料,晚上当别人进入了梦乡时,我依然在别人看似枯燥无味的文字海洋里遨游,因为这里有我的梦想和追求,严寒酷暑,笔耕不辍。近年来,我采写的一篇篇文稿,窜成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如《用事业书写青春》、《劳模以智能缀满光环》、《质量管家谢朝实》、《用爱奏响和谐曲》等450多篇新闻作品分别在国家、省市地级新闻报纸上刊登,受到了上级和宣传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用事业书写青春》被《中国建材报》评为2000年度全国建材系统新闻二等奖,《用爱奏响和谐曲》被评为2001年度好新闻三等奖。2000年至2001年连续两年本人被《中国建材报》社评为“优秀新闻记者”。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与业务能力,提高上稿率,归纳起来务必要做到以下“四多”(即“多想、多看、多问、多写”) 。
 
      一、“多想”就是脑子里要经常围着新闻转
 
      在基层中,一些通讯员经常抱怨“没什么东西可写”,我觉得,这是想得不够多的原因。通讯员每天生活工作在基层,对周围的环境,接触的人,从事的专业都是再熟悉不过了,这应该说是个优势,但这也往往造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问题。如果对什么事都习以为常,熟视无睹,那就很难发现新闻。记得一位作家说过,不是生活中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套用这句话,不是基层没有新闻而是我们缺少发现。“处处留心皆新闻”,只要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从平平常常中发现新闻。
 
      不可否认,对于我们通讯员来说,在基层要捕捉到活生生的“大鱼”,机会的确不多,这时,我们的脑子里就应该多想多转,尽量抓住身边的“小鱼小虾”来作文章,从这些“小事件”中来反映大主题。这样写起来不但容易上手,又能集中笔墨写出深度来。这样的稿子其实是最受编辑老师的欢迎,上稿率自然就大大提升了。
 
      例如今年元月份,我们公司表彰了一批劳动模范,受到表彰的有一个在矿分管安全的副矿长是劳模,认真负责原则性强工作上有不少的亮点,让我觉得里面有更大的新闻。我经过了解采访,我们企业正在大力提倡和宣扬劳模精神,这就是新闻的主题。于是我几易其稿,采写了一遍《矿山骄子不屈的脊梁》的通讯文章,发送到湘煤报后,经过编辑老师的修正,把标题改为《藏蓄阳和意最深》,在二版刊登了。

      二、“多看”就是要多阅读各种报刊书籍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我最喜欢我们的《湘煤集团报》,上面可圈可点的东西大多了,每次读取这份企业内部报刊总是获益颇多。在一个时期,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宣传重点,而要把握这个重点,除了上面给我们传来的信息外,另外一条有效的途径就是注意关注报纸,看看现在报道的主要方向,看看别人是怎么采写的,通过看别人的文章,还经常能触发自己的“新闻敏感”。湘煤报是10天一出刊,在时效上有一定的局限,而我会通过上网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工作之余,我每次总是浏览集团公司更新各类动态信息的湘煤网。
 
      在这里,我觉得还要有意识地多看些好稿,这对提高写作水平帮助很大。近年来,我买了不少的获“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专业书籍,里面不但有原文,还有精彩的点评。通过读这些好新闻,看专家的精辟分析,知道了这些好新闻,好在哪里,贵在哪里,并把它消化成自己的东西,在以后的写作中有意识地加以借鉴、模仿,我想这也不失为提高自己多出新闻精品的良策。

      三、“多问”就是要在采访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作为基层的通讯员,大多在各条政工战线上任职,可能对于井下的现场管理、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等方面比较要多了解,在写这方面报道的过程中,就不会遇到被“卡”的问题。为了防止这样的问题出现,在动笔前,我们就应该在采访上多下功夫,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要虚心向一些专业人士请教,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等到要“下锅”了才发现没有“米”还没准备好,在新闻界,有人把新闻采访叫“跑新闻”,可见,新闻很大程度上是靠“跑”出来,“问”出来的。我们作为基层的通讯员,虽然没有像专业记者要求那么严格,但凡是从事新闻报道的人,我想我们也要学一点这种“跑”的技巧,“问”的功夫。

     四、“多写”就是要经常动笔、练笔
 
      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东西,突然间叫你写个什么的,好像心里空荡荡的、笔下白晃晃。而如果经常写,好像越写写顺、越写越有感觉,我想,真是“笔不练则疏”。
 
      “多写”其实是最难做到的事。在这方面,我体会很深,基层通讯员,大多身兼数职,白天忙里忙外的,写稿常常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完成,别人在打牌、喝酒、上网,我们却经常是一个人关在宿舍或办公室里“默默的工作”。我想,要坚持这种写作方式,内心一定要对这份工作抱有狂热的激情。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没有特殊情况,每天最少写两篇外稿。要做到“多写、多练”,可以扩大写的范围,消息、通讯、言论、散文、诗歌等等,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写了,哪怕没有发表,哪怕只有你自己是读者,你的写作水平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一点,这样的一点点,我想加起来就是一大点、一大步。此外,“多写、多投”必定带来更多的收获。
 
      “辛勤笔耕有土壤 笔耕不辍苦后甜“ 写稿虽然苦点累点,但我觉得很有意义,这种意义有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企业对我们的重视,如提高了稿费奖励的幅度、经常组织开展一些集体活动等等;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内心的感受,自己的报道发表了,为企业做了宣传。看到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满足感。以上是我在基层十几年里,作为一名通讯员的一点小心得与体会,其实道理大家都懂,权当我个人的哆嗦。说得不好,让大家见笑了。谢谢大家!


本网通讯员:唐爱军      编 辑:一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