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峭壁上的“采煤舞蹈” ——峰峰集团急倾斜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开采纪实

煤炭资讯网 2017/2/4 15:10:18    头条
    题记——在采煤工艺技术上,让世界看中国,让中国看峰峰,冀中能源峰峰集团要做世界井工开采技术的“领跑者”
 

   
2017年是中国的农历丁酉年——鸡年。开年之初,集团公司便传来了金鸡报晓的振奋消息。

     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人民大会堂,中国最为神圣的殿堂,见证了这个伟大的,载入历史的时刻。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急倾斜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开采关键理论与技术》再一次升起荣耀,一举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其实,对于这一刻,有着130多年规模开采历史、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峰峰集团并不陌生。2013年,“0.6米至1.3米复杂薄煤层自动化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项目也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同一个地方,同一个舞台,同圆一个科技梦。短短三年时间内,一个国有老煤炭企业能够两度问鼎两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足以吸引众人羡慕的目光。
 
    现如今,在峰峰集团,1.2米以下极薄煤层,实现智能化无人开采,“只见乌金滚滚,不见矿工身影”;近60度大倾角综采综放,峭壁上“安家”,飞檐上“舞蹈”;充填开采,煤与矸石置换,绿色采煤,低碳矿山;旋转连采,转着圈采煤,不规则煤层颗粒归仓……
 
    这一切,彰显着集体的聪明智慧,创新的磅礴力量。“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峰峰集团在集成创新中发展自我,在自主创新中锻造实力,依靠科技焕发生机增添活力,成为当之无愧煤炭井工开采技术的“领跑者”。
 
                                         一 
   
     能源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资源。没有了资源,就好比初度的婴儿断了奶一样,生存就成为最大的问题。
 
    建企六十多年以来,峰峰集团本部矿井随着开采强度和年限增加,满足常规综采开采条件的储量逐渐减少甚至枯竭,遗留的块段、煤柱等储量中,大倾角复杂地质条件的较多。
 
    “十二五”伊始,为了企业的接续发展,集团公司明确提出了主业由开采本部煤田向开采外埠煤田的调整,内部依靠科技挖潜增效,外埠打好资源整合战役,以确保进一步巩固煤炭主业的主导地位。
 
    集团公司确立了“外埠资源整合、大倾角技术攻关、棚户区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三大战役”,以决战决胜的冲天豪气,打响了轰轰烈烈的攻坚之战。
 
    董事长、党委书记陈亚杰说:“外埠资源整合、大倾角技术攻关、棚户区改造,事关峰峰集团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就好比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动员会上,他豪迈地指出:“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打出了一个新中国。峰峰集团实施三大战役,要创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百年基业。”
 
    内部资源储量日渐衰减,外埠环境有着许多的未知因素。“从内挖外扩,到内挖外强,”集团公司勇敢地打出了一连串的“组合拳”,但走出去后,身临其境的道路异常艰难坎坷。
 
    在外埠整合、内部挖潜中,一系列的生产技术难题,成为制约安全生产、促进产能提升的瓶颈。在新疆,立槽煤开采,毫无先例可以借鉴。在山西,“三软”大倾角综放,属于世界性开采难题,摘取井工的“哥德巴赫”异常艰难。在青海,三江源环境保护、冻土层开采,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
 
     要走出去开辟新天地,完成企业的战略调整和长远接替,急倾斜厚煤层大倾角开采,便是“三大战役”中一个躲不开绕不过,需要必须攻克的一个重要“隘口”。
 
    急倾斜煤层开采方法一直是采矿技术中的难题。长期以来,所有的煤矿人对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厚度小于20m的急倾斜厚煤层实现安全高效开采难度极大,属于煤炭开采领域尚未解决的世界性技术难题。
 
    集团公司始终秉承“担当意识”,也从来不缺“探索精神”。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攻克大倾角开采技术难关,关乎集团公司外埠焦煤矿井的生存。”对于突破生产、安全的瓶颈制约,迅速提升外埠矿井产能,保证资源整合扩张成果具有重大意义。
 
    集团公司果敢亮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陈亚杰说:“要啃下大倾角开采硬骨头。这场战役,没有退路,必须打胜。”
 
    董事长陈亚杰把大倾角攻坚战形象地比喻为“淮海战役”。他说,“当年,60万解放军对80万国民党兵,生生吃下‘夹生饭’并最后取得胜利,造就了世界军事史上的经典和奇迹。我们也要创造历史,啃下这个硬骨头。”
 
    攻克大倾角开采技术这一世界性难题,成为摆在集团公司面前绕不过、必须攻克的重大研究课题。集团公司领导班子站在新的起点,迎接新的挑战,高瞻远瞩,临风谋篇。
 
    思想上,加强宣传引导,层层召开动员会,讲优势,讲大局,讲前途,迅速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技术上,调兵遣将,集中精力,组织课题攻关,引导职工学习技术,储备技能练就本领;外联上,搭建平台,借力引智,加强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发挥专家院士工作站平台作用,积极借鉴应用最前沿理论、最先进技术、最成功经验。资金上,划拨专项经费,全力支持,予以保障。
 
    向前、向上的路,通常是难走的。登攀采煤技术工艺新高峰注定不是一条寻常路。
 
    集团公司及时组织技术攻关小组,组织精兵强将,实施课题攻关。为了学习大倾角开采的技术、经验,课题组成员查阅了国内外所有的资料,先期确定了对标样本,北上内蒙古七台河、西进甘肃省靖边等考察大倾角开采技术,学习消化,吸收借鉴,为我所用。
 
    设备选型中,课题组考察了多家设备制造厂家,没有现成的“三机配套”设备,集团公司就与煤机厂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图纸,联合进行技改。
 
    为了尽快提升职工队伍的实践操作水平,集团公司综合权衡,拍板确定了让拥有一定大倾角开采经验,团队整体素质过硬的大社矿派员包保山西大远矿,并专程安排一线生产骨干到陕西王家山煤矿驻矿现场学习。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功,从来都是由经验和教训两个方面组成。而大凡超乎寻常的卓越成就,终归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
 
    2013年至2016年,全球煤炭形势急转直下,遭遇到最为严峻的挑战,一度以来,“活下去,保生存”成为煤炭行业最为急迫的追求。
 
    煤炭形势异常寒冷,生产经营举步维艰,各项经费捉襟见肘,集团公司也未能独善其身。急倾斜大倾角开采技术的研究探索遭遇到严峻挑战,面临着搁置危险。
 
    “现在企业连工资发放都紧张,哪里还能顾得上搞创新。”“实在是太难了,费力费时还费钱,难道就非得硬翻过这座‘火焰山’?”
 
    一片质疑声中,陈亚杰说:“我们是有担当的国有企业,攻克大倾角开采难题,不仅可以解决我们外埠矿井的开采技术难题,更是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国家能源行业做出的贡献。这是我们的职责,更是我们的使命。”
 
    古人讲:势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才有坚韧不拔之力。志向是能带来毅力的。峰峰集团历来就有“敢为天下先”的志向。“跟着跑,虽然省力,但总比别人慢一拍;并排跑,你有我有全都有,怎么能够异军突起,赢得效益;领先跑,才能掌握核心技术,打开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为了即定的目标,集团公司坚持鼓励创新、保护创新、促进创新,一时一刻没有停;宽容失败,允许过错,再大的风浪也要闯,峰峰集团从来没有断。
 
     我们有理由相信,世界会向那些有远见和目标的人让路。
 
                                          二
 
    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重担;只要精神不垮,就没有解不开的难题。
 
    位于山西忻州市静乐县杜家村镇的大远矿业,地层倾角平均53°,最大62°,煤层厚度6.5米,此外,煤层、顶板、底板硬度系数小,属于典型的“三软”煤层,地质构造极为罕见,是集团公司攻克大倾角的主战场。
 
    这个曾经被水困绕的矿井,因峰峰集团的接手而起死回生。当年,峰峰集团一举创下矿井追排水时间之快,效率之高,效果之好多项纪录。速度和效率堪称中国煤炭治水史上的奇迹。
 
    这一次,关于国内急倾斜煤层开采,峰峰集团的“大远实践”将再一次镌刻“峰峰创造”的奇迹,并写进历史, 2013 年2月11日,农历大年初一,当全国人民都在居家团圆时,集团公司大倾角开采攻关组核心团队成员启程奔赴了大远煤矿。他们是,赵兵文、赵鹏飞、刘存玉、安建华、张聚州等。
 
    车到半路,董事长打过去电话:“拿出攻克腊子口,坚守塔山的精神和责任,解决大倾角开采技术难题。”
 
    总经理赵兵文告诉记者:“一个企业,要想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就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打造核心竞争力。”
 
    副总经理赵鹏飞表示:“我感觉到一种自豪和使命担当。开弓没有回头箭,对于大倾角,我们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在世界上,虽然经过多年探索,但60度的急倾斜“三软”煤层开采还是个未曾有人涉足的领域。能否啃下这块“硬骨头”,一行人深深感受到肩上的重担。
 
    有人说,敢做事的人,会千方百计去想办法,爆发他的能量,炫示他的精力,表现他的风采,突出他的欲望。世上最难的事并非登上峰顶,而是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确实,去大远煤矿的“路上”,很多的技术性难题需要他们去攻克。
 
    工作面顶板破断和垮落的煤岩块会沿着底板向工作面下部采空区下滑、滚落。
 
    长壁开采时会在工作面倾斜方向形成不均匀充填,中上部矿压显现比下部剧烈,初采时工作面上头会出现支架顶空现象。
 
    工作面煤层及底板软会出现煤壁片帮漏顶和底板破坏性滑移。工作面煤壁出现片帮漏顶极易引发局部冒顶。
 
   由于工作面倾角大,工作面支护系统载荷受力点会发生变化,将会大大加剧工作面倒架、挤及咬架现象发生,造成工作面支架不能有效支护顶板,出现煤壁片帮冒顶事故。
 
    由于工作面倾角大,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支架、采煤机非常容易出现下滑,造成工作面不能正常生产。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峰峰集团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组成联合科技攻关组,开始了艰难的破冰之旅。
 
    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现场调研。专家组的设计方案编了又编,改了又改,一遍一遍,逐项工序的修改完善。在全盘考虑了煤层参数、三机配套、支架溜子防倒防滑、机道隔离、人行道防矸、采面生产管理等多项因素后,一个别样的设计方案浮出水面。
 
    历经难以计数的科研探索,技术论证,现场勘探,山西大远第一个急倾斜工作面设计出来了,1201工作面平均煤厚6.5m,煤层倾角45°-56°,工作面倾斜长度60m,计划安装布置47个支架。
 
     副总经理赵鹏飞为首采工作面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高尔夫球杆式工作面”。“底端平行设置五个支架,其余支架沿工作面切眼依次排列。”
 
    为了保证工作面稳定,技术人员在工作面下头设置了平缓段,由工作面煤层顶板过渡到煤层底板,使下头1至5号支架在平缓段位置有足够的初撑力,能够完全抵制上部支架向下倾倒,避免了工作面支架整体向下倾倒。
 
    为确保“高尔夫球杆”开采过程中的成型和支撑的稳定性,技术团队又提出详细的保护方案。
 
    “下头平缓段推进中,在下顺槽上帮提前进行加固,采取加打锚杆和钢带,保证下头平缓段底板能够完整形成一个整体。”“采煤机司机在割煤时要控制好平缓段的挑顶及卧底量,通过控制采煤机摇臂摆角控制平缓段及采高,保证渐变段成形好。”
 
    科学的设计完成后,首当其冲是要选择机器设备。与以往普通设备不同的是,大倾角需要的设备不仅要功率大,关键是要具有完备的防倒防滑和控制顶煤的性能。
 
    集团公司走访了国内多家煤机机械制造厂商,先后到河南、甘肃、黑龙江考察设备配套。经过反复的比对,激烈的讨论,最后,总经理赵兵文果断决策,“采用郑州煤机厂设备。”
 
    为了克服设备的“水土不服”,技术团队与厂方人员盯现场,改图纸,修方案,最终开发出了适应大远地质构造的支架。
 
     支架侧护板比普通支架侧护板高150—200mm,更有利于大倾角工作面调架。
 
    支架底座为全封闭构造减轻了对工作面底板比重;控制了推移杆活动范围,从而较好控制工作面前部输送机上窜和下滑。支架采用通长双侧护板,避免架间漏煤。
 
    支架选用两柱式支撑掩护型,避免了原来支架出现拔后柱现向及支架栽头造成工作面钻底事故。
 
    支架有铰接前梁可升降,能够方便工作面铺设顶网;有利于采煤机滚筒调顶,及时维护顶板。
 
    第一步完成设备选型后,第二步人员培训即刻展开。2013年10月1日开始,大社矿先后派出两批共计50人,驻扎陕西王家山煤矿,一期培训半个月,迅速积累并提升了实战经验。
 
                                         三
 
    大社矿对口包保大远矿,是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权衡后做出的决策。
 
    因为这是一支英勇善战、团结奋进的团队,这是一支攻坚克难、屡创佳绩的群体。
 
    大社矿有过开采45°倾角工作面的经验,大社矿三采区曾是集团公司“感动矿山”的先进群体,管理团队睿智能干,敢于担当,职工队伍素质高,技术水平过得硬。
 
    山在远方,路在脚下。山西大远煤矿与峰峰大社煤矿,两个单位相距500多公里,同为“大”字辈的矿井,因大倾角而结缘。大远、大社、大倾角,必将激情碰撞出绚丽夺目的花火,划亮广袤的夜空,留下难忘的记忆。
 
    大社矿全力支援大远,先后派出了三批人员。第一批,2013年3月1日,人员全部到位,先期投入安装会战。紧跟着,3月20日,第二批人员到达大远;9月20日,第三批180人的成建制队伍到位,真正与大倾角工作面展开了“短兵相接”。
 
    时任大社矿回采区区长的张青海是第三批带着队伍走进大远煤矿的。谈起当时的感受,他记忆犹新,历历在目。“那天是农历的八月十六。大家过完中秋节,吃过团圆饭,就开赴了大远。”
 
    尽管有过一些经验,也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初到大远井下,极其艰险的作业环境,还是让所有的人始料未及,瞠目结舌。“这是采煤工作面吗?”“这能站住人干活吗?”
 
    近60°的工作面,从机尾往下看,工作面就像一个黑洞洞的井筒子,看的头都晕眼都直。
 
     工作面行走必须手脚并用,人在支架里行走,跟爬云梯似的,后边人只能看到前边人的脚,脚后跟都能碰到后边人的鼻子。
 
    60米长的工作面,落差达到50米,相当于18层楼高。
 
    63°倾角的煤层,人都站不住,稍有闪失设备、支架就会下滑、侧翻,挤压。设备怎么放?开采怎么推?
 
     第一天到矿上,有些老人就告诉张青海,“你已经是大远矿第八任采煤区长了,以往的很多区长都曾来矿查看,不是看着直摇头,就是打退堂鼓默默离开。不知道你这任区长能干多久,又能干成啥。”
 
    面对外人的质疑,职工的“惊恐”,兼任大远矿党委书记的安建华从容不迫,他从职工思想入手,讲大局,讲优势,讲奉献,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工作,消除了人们疑虑,统一了职工思想。
 
    集团公司党委专程前去慰问,带着文工团献上了特意编排的节目,组织举办“情系大远”消夏晚会,职工球赛等活动,鼓舞士气,增强斗志。
 
    张青海说,“集团公司敲锣打鼓把咱们送过来了,不干出个样子怎么能回去?”“就这么不言不语地跑回去,父母妻儿问起我们怎么说?”
 
    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绝不能给峰峰集团丢脸”“好汉不好汉,工作面上见”“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这些朴实且坚定的话语发自于山西大远采煤班的职工们。
 
    攻克大倾角的战役非同寻常,异常艰险。各级领导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对关系战役成败的重大问题,亲力亲为,强力推进,不打胜仗,绝不收兵。
 
    干部职工坚守工作岗位,默默无闻的奉献,最艰苦的第一个工作面初采时期,多数人三个月没回过一次家。
 
    仿若峭壁的工作面上,每个工人每班上下不下五次。遇到特殊情况,班组长、跟班人员以及生产骨干更是往返不下十余趟,相当于每天爬一趟180层的高楼。
 
    安全问题大于天。他们确立“稳中求安、安中求新、新中求益”的指导思想,严细制定作业规程,环环相扣抓好流程。
 
    支架安装,是开采前的重头戏。60度坡上安支架,更是难上加难。
 
    张青海说:“一个支架22吨,从井上下回,井下运输,每一个环节要求都非常严格。特别是工作面就位,在60°的坡上要完成下车盘、调头、转弯、就位等工序,难度可想而知。”
 
    工作面刚开始安装时,问题多,进度慢,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只是简单地挪了几步。由于井下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职工们有时一个班工作达到11-12个小时,可大家咬牙挺着,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更没有一个人当逃兵。
 
    按照惯例,平巷安装46个支架,一个班四架,5天基本上就能完工。可在大远,因为不能平行作业,一个小班只能安装一架,一天三架。他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一步一步稳步推进。
 
    由于工作面倾角大、底板软,安装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支架容易倾倒,溜子易下滑。为此,他们自主设计了工作面运输滑轨,在轨道两端铺设转向铁板和滑轮。
 
    安装支架时,施工人员按照现场标出的定位线,利用固定在切眼两端的回柱绞车将支架沿切眼内铺设的滑板拖至工作面,最后再实施90°旋转垂直于切眼安设。
 
    为防止溜子下滑,他们把支架底座用铁链和千斤顶与溜子进行连接,每隔4组或6组支架链接在一起,把溜子牢牢地拉紧不至于下滑。
 
     在细化分解安装环节的基础上,对安装部件和措施进行改进完善,保证符合现场不断变化的条件需要。如从切眼上口到下端头的60多米的人行道上,设置了210级脚踏板,并用三道钢丝网将切眼等距隔开,既方便安装准备期间人员上下,又防止了“飞矸”伤人。
 
    安装期间,他们每天组织召开碰头会、平衡会,对安装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制定整改方案。同时,按照推进表要求,严格兑现当班任务落实情况,对完不成当班任务、标准达不到要求的,逐级追究责任。
 
    1201工作面初采期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鉴于“三软”煤层的特殊性,顶板破碎流砟,煤帮流砟,再加上底板松软,支架不能有效支护顶板,导致工作面倒架、挤及咬架现象加剧发生,简直成为了“钢铁孤岛”。
 
   基于设备稳定性控制原则,经过现场会诊,攻关组提出了支架“双调一配”防倾倒技术、采煤机“前推持续供液法”防滑技术、刮板输送机“压戗柱+防倒顶镐”成套技术,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
 
    采煤副班长赵立金说:“一看到流砟就头疼,可怕啥还来啥,因为‘三软’大倾角就是这个特征。”
 
     “我们通过利用绞车钢丝绳和煤壁安设的导向轮对支架形成拉力,并配合单体液压支柱在液压支架间互顶受力,确保了液压支架不失稳、不下滑、不侧倒。”
 
    为解决支架推进时初撑力不足、顶板垮落和煤壁片帮等疑难问题。他们在工作面中上段支架上部填充圆木、荆芭等背材接顶,并与煤帮化学注浆、打注锚杆、铺设金属网等措施同时进行,有效增强了松散煤体的固化强度。
 
    职工们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土办法,“割煤割得快一点,拉架跟的紧一点,时间衔接短一点,一切都要在快中掌握好时间,坚决不给碎砟留下‘可乘之机’。”
 
    由于煤层倾角太大,容易产生飞石,危险性很大,他们采用架前安装防护网,支架阀组安装限位装置,生产期间人员全部站在架内躲避等方法,有效防止了事故。
 
    1988年参加工作的采煤班长侯建国,在工作面摸爬滚打了近三十年,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曾代表集团公司到河南义马,山西襄垣七一煤矿等地帮助处理过不同的开采难题。“开始去大远时心里确实很纠结,就像压着块石头,直到最后成功了,悬在心里的石头才终于落了地,总算没给咱峰峰集团丢脸。”
 
     坡陡、路滑、人立不住、支架不稳,大倾角采煤,采一刀煤要比正常采煤多付出几倍的努力。即便是如此艰难,也未能挡住他们啃掉这块“硬骨头”的决心。
 
                                          四
 
    万事开头难。第一个月,初采推进了19米;第二个月,22米;三个月后,工作面逐渐走向了正轨,稳定在了将近50米,实现了正规循环。
 
    目前,山西大远矿第三个工作面已经转化为生产力,第四个工作面正在组织安装。
 
    经过科技攻关,集团公司一举破解了制约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煤工艺落后、单产低、安全系数小、经营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等系列问题。并形成了一套较完善、较成熟的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大倾角开采技术和生产管理模式。
 
    难关攻克,值得庆贺。“大倾角的成功,只是万里长征刚刚走完的第一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我们的外埠拓疆,需要更多地自主创新,技术支撑。”总经理赵兵文告诉记者:“我们要把大远矿打造成峰峰集团大倾角采煤实践基地,外埠整合矿井的培训基地。”
 
     为了祝贺攻克大倾角,集团公司特意组织本部矿井的生产矿长到大远煤矿召开了一次现场会,目的是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特别是感受他们解放思想,坚定信念,强力攻坚,勇于胜利的那种拼搏精神。
 
    别样的庆祝方式,不一样的庆祝效果。其背后的意义,带给所有人的是震撼和触动。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峭壁上“激昂的舞蹈”,历经千辛万险,碰撞了许多的奇思妙想,峰峰集团成功掌握了大倾角开采技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谈及峭壁上“起舞”,工人们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在大倾角工作面干活儿,就跟跳舞一样,人员配合要求高度一致。要三步都三步,要四步都四步,移架,顶溜,护帮,一环扣一环,哪一个环节跟不上,极有可能造成煤壁片帮,顶板流砟。”“一个人干不好,十个人都弥补不了。”
 
    从他们谈起打点柱,我们可以想象相互配合的重要。“哪怕打个点柱都得几个人配合,首先人得站稳了,周围环境得确认好了,柱跟得看稳实了,人员都得说好话了,才能安安稳稳的打上点柱。”
 
    追本溯源,科技攻关组认为,能够攻克大倾角开采难关,必须具备几个要点。设计要科学化,有科学的依据作为支撑。设备要合理化,设备选型必须和地质条件匹配。管理要超前化,所有人员要做到步调一致,执行到位。队伍要技术化,职工队伍必须稳定可靠,技术过硬。所有一切,都得实实在在来不得半点虚假。
 
   作为主研单位和实践主战场,峰峰集团所作出的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毋庸置疑。
 
    “高尔夫球杆式”布局,围岩“蝶形”破坏理论,“枣核状”形态放煤,顶煤回收“几”字形分布,“菱形网+锚杆”底部加固,“扇形锚索”顶煤加固……一系列独创的新方法,新工艺,颠覆了传统模式,打破了惯性思维,着实令人眼前一亮。
 
   他们研发了急倾斜综放开采专用液压支架;开发了急倾斜厚煤层综放开采的设备防倒防滑技术;开发和完善了“下行分段、段内上行,多口放煤”的急倾斜厚煤层采放工艺;开发了工作面上端顶煤及围岩加固提高端头顶煤回收率技术;推广应用了巷道层次支护技术、煤壁加固的棕绳注浆技术以及采场围岩控制成套技术。
 
    能够获得国家级奖项,有赖于集团公司创新团队长期的坚忍不拔和持续的披沙沥金,也是与国内相关院校多年联合攻关、协同创新研究的结晶。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技术援助。资料显示,该项目获得了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论文71篇,出版著作5部,对于提升我国急倾斜厚煤层开采科技水平与效益,具有重大科学意义与实用价值。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公报对大倾角开采进行了描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等经过科技攻关,创建了急倾斜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放出理论(BBR理论),研发了厚度小于20m、倾角60°以下的急倾斜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开采技术;研发了急倾斜厚煤层综放开采的专用支架与采场围岩控制技术;首创了巷道围岩“蝶形”破坏理论,开发了“蝶形”破坏区智能探测设备与层次支护技术,实现了急倾斜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目标,解决了我国60°以下急倾斜厚煤层安全高效开采的技术难题。项目是我国近年来取得的突破性重大原创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经过三年的开采实践,峰峰集团在最大煤层倾角60°的工作面年产量已经达到100万吨水平,顶煤回收率85%,产量和回收率指标均处于国内外同类煤层最高水平。
 
   春风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很多时候,机遇都不是等来的,而是争取来的,将不属于自己的“菜”争取为自己的“菜”。这样的“菜”,看起来就在眼前,可人家没有想到你,也不认为是你的,所以根本没打算给你。所以,不要消极等待机会,而是要积极创造机遇,从而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历史已经证明,胜利永远属于那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强者。勇敢顽强的峰煤人连续鏖战四年,终于一举攻克大倾角采煤这一世界性难题。
 
    走过严冬,希望升腾。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峰峰集团奋进的脚步从未停歇,正在用铿锵的步伐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科研高峰。
 
    毛泽东说过,“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 没有压力就没有了动力,没有危机就丧失了契机。只有在巨大压力和危机面前,才能焕发出自我创新的能力,才能释放出与时俱进的潜力。关于未来,“‘领跑者’也要持续创新,我们还想做到更好。”他们说:“创新永无止境,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懈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迎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和煦春风,峰峰集团的科技创新之路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越走越宽,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企业效益不断攀升。


本网特约记者:张国伟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