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原黄石矿务局退出产煤历史 湖北煤炭去产能跑出“黄石速度”

煤炭资讯网 2017/3/13 10:50:58    头条

长江商报消息 去年关闭16家煤炭企业煤矿,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35万吨,三年任务一年完成

编者按

如今的黄石,天蓝、地绿、水清、气爽,半城山色半城湖,让人仿佛置身图画之中。从“光灰城市”到“半城山色半城湖”,黄石这座有着近百年采煤历史的工矿老城何以蝶变成“生态美城”?连日来,长江商报记者实地踏访了黄石市。

□本报记者 刘迅 通讯员 贺大庆 王剑

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其中去产能是改革五大任务之首。在2017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湖北省释放出煤炭去产能决心——两年之内,湖北省内煤炭生产企业将全部关闭,全域退出煤炭生产行业。

去年,黄石这座有着近百年采煤历史的城市已加快转型,率先在湖北省实现煤炭生产企业全域“清零”。连日来,长江商报记者来到黄石市探访。

湖北“最大矿井”封井

黄石坐拥丰富的矿产资源,曾有过“傲人”的GDP,成就过“黄老二”的辉煌。如今,为了青山绿水,黄石对煤炭生产坚决说“不”。

3月1日,长江商报记者来到黄石市西塞山区,沿着一条蜿蜒的盘山公路步行,找到曾经的袁仓煤矿老址。不复当年开采时的热闹场景,出煤的矿井被一人多高的围墙圈起,一旁高高的井架锈迹斑斑,安静地守望着整个矿区。

袁仓煤矿隶属黄石工矿集团,是湖北省最大的国有老矿,于2014年关闭。矿区不远处一栋4层楼的老房子,过去曾是矿区办公楼,如今成为黄石工矿集团的“临时”办公地。

“过去,工矿集团仅黄石地区就有4个煤矿,仅袁仓煤矿高峰时就有工人4000多人;现在,集团留守人员不到110人。”黄石工矿集团副总经理张祖华说,去年底,集团完成了最后一个煤矿——株树煤矿的关闭退出,成为了一家彻底不产煤的“煤矿企业”。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该集团于2004年由黄石矿务局改制成立,是湖北省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

张祖华在工矿集团干了30多年,干过一线工人、当过班长。当日,他带着长江商报记者再次回到袁仓煤矿的老井口,他说,袁仓有3个井口,现已全部被封。踩过石渣小道,记者见到袁仓煤矿赫赫有名的“三楚第一井”,这个湖北省最大的矿井,如今只能依稀从墙壁上斑驳的题字上辨别。张祖华回忆,这口矿井有60多年历史,下采深度足有1000多米。2014年底,随着一声炮响,这口矿井轰然关闭。

“由于煤矿资源日渐枯竭,黄石地区的煤矿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因下挖程度深,矿井内瓦斯含量较高,地下水问题突出,安全成为隐患。”张祖华说,集团几个矿厂煤炭主要供应本地两家电厂。预计来算,每吨煤开采成本达300元至400元,2014年至去年上半年,一吨煤只能卖200多元。“开采一吨亏一吨,价格比外购的煤还贵,公司经营难以为继。”

长江商报了解到,2012年以来,黄石地区煤炭价格从顶峰时期的每吨542.56元(不含税)下滑到255.97元。张祖华回忆,该集团下属矿企每生产一吨煤平均亏损46.3元。工矿集团连年亏损,至2015年底已总负债7.2亿元,资产负债率达98.78%。

“壮士断腕”彻底退出煤炭行业

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首。湖北省发改委统计,湖北探明煤炭储量近6亿吨,目前煤炭年产能约1200万吨,实际煤炭年产量约530万吨;湖北省煤炭年消耗量约1.4亿吨,95%以上煤炭需外调。

湖北省能源局煤炭管理处处长邹进华介绍,湖北省煤矿主要分布在宜昌、恩施、荆门、黄石、咸宁、十堰、襄阳等地,有162处,单体煤矿平均采煤规模仅7万吨,俗称“鸡窝煤”,开采成本是西北优质煤矿的数倍,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黄石这座因矿兴起的城市,煤炭生产历史长达百年。可以说,对矿产资源长期无休止的掠夺,给这座城市带来巨大生态赤字,包括400多个开山塘口、150多座尾矿库、几十万亩工矿废弃地和大面积湖泊污染。

记者在黄石采访期间,不少市民感慨,记忆中的黄石是灰色的,冒着黑烟的高耸烟囱,家里桌子刚抹过转眼又是一层灰。“光灰”的城市,曾是黄石留给世人的印象。

黄石市委书记周先旺发出诘问:“再走破坏资源老路,不仅资源难以为继,甚至呼吸不到清新空气,那叫什么幸福生活?”

但摆脱“恋矿情结”何其艰难。长期以来,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是黄石经济发展的“擎天柱”。据数据显示,钢铁、有色金属等主导产业一度占该市工业比重的60.9%,然而自2011年开始伴随着价格下跌,仅钢铁产业产值就下滑了16.7%,大幅拉低经济增速。

但黄石下决心,壮士断腕去产能。“十二五”期间,黄石凭借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先后关闭12家煤矿,淘汰落后产能105万吨。

在“宜快不宜慢、越早越主动”的思路下,根据湖北省政府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有关会议的精神,黄石去年关闭16家煤炭生产企业煤矿,共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35万吨,占湖北省33.8%。这也意味着,黄石彻底退出煤炭行业。

三年去产能任务,黄石只用了一年。黄石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作出全部退出决定时,也遇到过一些阻力。恰逢去年煤炭价格上涨50%,很多被关停的小煤矿老板不理解:“为何不趁价格上涨,让我们多干几天?”但市、县两级政府出面,与企业负责人分析形势、宣传政策、动员其关闭退出。直至8月,阳新县九龙宫煤矿提出关闭退出申请。许多小煤矿也理解了政府的决定。

在短暂回暖与长远趋势间,有人徘徊、有人躁动。交锋时刻,中央下达4.64亿元去产能奖补资金,湖北省筹措2.44亿元配套,支持职工安置等;停止审批钢铁、煤矿新增产能;国土、环保、安监、质监、金融等部门联合执法,去劣增优。

鼓励煤矿企业职工再就业

在黄石,街头流传着一句玩笑话:“市区的保安、保洁,一半是煤矿出来的”。张祖华无奈地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黄石部分煤炭企业职工的现状。

50岁的叶师傅就是其中一员,自从3年前从袁仓煤矿出来后,他就在黄石当保安。3月1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大厅忙着登记进出人员信息。在他的左眼眶,有一条明显的伤疤,叶师傅说,这是年轻时下井作业不小心受伤留下。

“我在煤矿一线干了20多年,到了这把年纪出来,实在不知道能干什么。”叶师傅说,他有一子一女,现在正是读书需要钱的时候,如果在家闲着,一家人负担实在太大了。他通过矿友介绍,在医院、企业等单位干保安。“虽没有在矿上拿的钱多,但也算自食其力。”

叶师傅感慨,煤矿停产后,这群老工友因为有职业病,身体不太好,加上没有一技之长,很多人只能干干保安或者从事家政服务。一位黄石市民说,他家请的钟点工原先也是煤矿企业的。

“煤矿关闭后,待业职工多在40岁至50岁之间,没有其他的技术特长。”张祖华说,企业没有了,但我们要想办法有效安置职工及家属,化解矛盾,这也是是黄石去产能工作的首要任务。

据了解,在去年关停的煤炭企业中,除工矿集团株树煤矿一家国企外,大部分去产能企业均是由各地在不同历史阶段招商引资来的民营企业。黄石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对来说,国有企业职工安置较规范,但民营企业用工灵活,有零时工、有季节工,流动性较大。

以工矿集团为例,张祖华介绍,集团依法解除合同补偿安置一批,伤残人员供养一批,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的人员内养一批,公司留守人员安置一批,其他产业就业一批。目前,职工安置已接近尾声。

2月28日,长江商报记者来到黄石市区的劳动就业局,二楼正在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林红物业、日丰企业(黄石)有限公司、平安保险等25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近2000个。

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安置煤矿职工,黄石市政府按照“补到位、安到位、扶到位”原则,通过召开专场招聘会、发放求职补贴、免费提供转岗就业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方式,拓宽煤炭去产能后职工就业渠道。

黄石市袁仓煤矿的老矿井退出历史舞台。本报记者 傅坚 通讯员 王剑 摄



来源:长江商报      编 辑:徐悉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