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专访中煤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延江:如何看待当前煤炭形势

煤炭资讯网 2017/5/19 17:47:13    领导访谈


在稳步推进去产能、煤市理性回归的背景下,作为中央企业,中煤集团如何看待当前的煤炭形势,如何处置“僵尸企业”、分流安置职工,如何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中煤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延江日前就相关问题接受了中国煤炭报的专访。


李延江


黑龙江勃利人,中共党员,阜新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矿井建设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研究员。历任中国煤炭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总经理,中国煤炭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国家煤炭工业局规划发展司司长,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福马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现任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任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




1

煤炭行业向好态势来之不易


《中国煤炭报》:如何看待当前的煤炭形势?


李延江:2012下半年以来,煤炭行业结束“黄金十年”,步入下行拐点。与此同时,我国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煤炭消费逐年下降,2014年下降2.9%、2015年下降3.7%、2016年下降4.7%。而前期煤炭行业大量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持续释放,煤炭产能严重过剩,煤炭严重供大于求,煤炭价格逐年大幅度下跌,导致全行业陷入严重亏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炭行业脱困工作。国家发改委多次召开部际联席会,出台了多项煤炭行业脱困政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引导行业健康、自律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特别是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有效地推动煤炭去产能,违法违规煤矿建设得到有效遏制,超能力生产得到控制,减量化生产取得明显成效,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工作顺利推进,先进产能有序释放,煤炭供需形势逐渐改善,煤价开始企稳并逐步向理性回归。应该说,这一系列积极成果的取得来之不易。作为中央企业,中煤集团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对稳定市场、承担社会责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也享受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


从长远看,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进一步降低,但煤炭仍将长期是主体能源。在宏观调控下,煤炭行业应遵循“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思想,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布局,着力推进清洁高效低碳发展,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建设集约、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煤炭工业体系。


《中国煤炭报》:请介绍一下中煤集团的经营情况?


李延江:近年来,煤炭市场持续下行,以煤炭为核心主业的中煤集团,经营业绩受到巨大冲击。2015年,中煤集团出现了成立以来的首次亏损。2016年初,煤炭价格降至370元/吨,跌破了成本红线,经营压力前所未有。


为此,中煤集团提前谋划,因企施策,自我加压。煤炭企业强化产运销协同,优化产品结构。煤化工企业加强非计划停车管理,继续保持安稳长满优运行。发电企业努力争取上网计划,积极拓展直供电和热力市场,发电量较预算大幅增长。矿建施工企业加快业务调整,积极拓展生产服务和总承包业务,集团外业务和非煤业务占比稳步提升。煤机制造企业积极拓展非煤业务和配件服务业务,装备新签合同额和产值快速回升。


2016年,中煤集团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5.8亿元,同比减亏增盈55.6亿元。2017年一季度,中煤集团原煤产量3668万吨,同比增长13.9%;利润同比增加32.1亿元。成绩的取得,既得益于中央“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措施,也是中煤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2

坚决去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


《中国煤炭报》:请介绍一下今年中煤集团去产能、分流安置职工的目标任务。有哪些“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需要处置,关键要解决哪些问题?


李延江:2016年,中煤集团去产能645万吨。根据计划安排,2017年中煤集团要完成1210万吨的去产能任务,分流安置职工9302人。


在去产能过程中我们的确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职工诉求与国家政策标准之间差距较大,转岗空间有限,职工再就业困难,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与地方政策执行存在一定差异,等等。在这方面,中煤集团将职工分流安置任务列入经营业绩责任书考核指标。各单位通过实施三项制度改革,推动实施分流安置,同时建立、完善配套制度和相关托底措施,积极探索内部分流安置和外部创业就业渠道、方式、举措,注重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做好分流安置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后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档案移交等工作,最大限度维护职工利益。


根据与国务院国资委签订的考核责任书要求,2016年至2018年,中煤集团需要完成69户“僵尸企业”与特困企业的清理处置任务。这些“僵尸企业”的形成都有其特殊性,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中煤集团的前身在煤炭部撤销后,承继过来的一些历史包袱重、职能多、业务量少、市场竞争力弱的老企业。二是上市公司剥离的部分盈利能力差的辅业单位。三是根据国家政策整合的部分资源条件差、人员负担重、盈利能力弱的地方煤炭企业。四是部分底子较差、产品竞争力不足、难以适应市场的企业。


从一年多的清理处置情况看,有些企业由于历史包袱重、矛盾问题多,人员分流安置压力大;还有一些企业涉及法律纠纷及历史遗留问题,或者存在小股东不配合、地方政府不支持等问题,这类企业短时间内清理撤销难度很大。此外,部分去产能矿井关闭退出后,面临的矿业权保留和债务处置等问题,一时无法解决,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相关政策,以避免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对去产能工作,中煤集团采取先试点、再全面推开的办法。去产能煤矿选取杨涧煤矿作为试点,“僵尸企业”选取邯郸煤机公司作为试点。两家企业克服人员关系复杂、档案保管分散且材料不完整等诸多困难,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并结合企业实际,研究制定分流安置方案,与地方政府、人社局、劳动仲裁机构等紧密配合,上下联动做好稳定工作。目前,两家试点企业职工除少数留守、退休人员之外,基本已办理转岗、内退或协议解除劳动合同手续。两家试点企业的成功经验,将在集团范围内示范推广。


3

央企煤炭资产重组“1+1>2”


《中国煤炭报》:2016年7月,中央企业煤炭资产管理平台公司成立运行。目前,该平台在推动优化整合资源上做了哪些工作,中煤集团对新划入企业提供了哪些支持?


李延江:中央企业煤炭资产管理平台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部署,深入推进央企煤炭资源优化整合和煤炭去产能工作,在资本运营公司和专业煤炭企业共同参与下组建的。中煤集团深度参与,派出了多名工作人员到平台公司工作。这次中央企业煤炭资产的重组整合,不同于简单的资产与业务划转,是按照市场化原则、主体责任原则、维护稳定原则开展的,充分发挥了平台公司的功能作用,可以说起到了“1+1>2”的作用。


一方面,中央企业煤炭产业实现了专业化重组整合。2016年,平台公司通过资产划转、委托管理等方式,帮助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退出了全部煤炭业务,涉及产能7828万吨,由专业煤炭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另一方面,通过整合中央企业煤炭资源,促进了专业煤炭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新集能源国有股权直接划入中煤集团,国投煤炭公司和中国铁工的涉煤资产业务委托中煤集团管理。今年5月初,保利集团涉煤业务资产整体划转中煤集团,有利于壮大煤炭主业,丰富煤炭产品结构,拓展区域布局。中煤集团的资源储量增加300多亿吨,资产增加800多亿元。


新集能源并入中煤集团后,我们考虑到新集能源是上市公司,总体上延续了公司原有管理体制,保持了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并逐步融入中煤集团管理,特别是关于“三重一大”决策等方面加强了管理。我们解决好同业竞争问题,取得了中国证监会关于同意豁免要约收购的批复,2016年底完成了股权过户手续。2016年,中煤集团为新集能源提供资金支持30多亿元,有效解决了资金缺口问题。新集能源2016年扭亏为盈,成功化解了退市风险,摘掉了“ST”的帽子,在企业效益提升的同时职工收入同步提高。从更长远来看,中煤集团将为新集能源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干部职工普遍感觉回到了煤炭人的“老家”,找到了归属感、认同感。


《中国煤炭报》:您如何看待涉煤央企重组,应遵循何种原则,吸取哪些教训?


李延江:首先要正确认识煤炭央企在我国能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煤炭在相当长时期内主体能源地位不会改变,煤炭央企作为国家队,既是落实国家能源战略、掌握能源安全主动权、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的主要力量,也是国家去产能政策的实施主体,更是煤炭市场宏观调控的稳定器。同时,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着煤炭行业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发展方向,肩负着引领行业发展的历史使命。


回顾中煤集团发展历程,自1999年从煤炭部脱钩重组至今,先后经历了数次较大重组整合,无偿划转中煤建设集团、张家口煤机公司等,市场化并购华昱公司和博源公司部分煤矿、化工项目,利用煤炭央企重组机遇,成功接收了国投煤炭、保利能源、中国铁工等煤炭资产,在重组整合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特色:


一是打造煤—电—化等循环经济新业态,实现产业协同、融合增值、绿色发展。目前,煤炭主业规模优势突出,现有产能超过3亿吨,生产及在建矿井74座,煤炭资源储量近600亿吨,千万吨级矿井产能占50%以上,主要位于晋陕内蒙古等资源富集区,晋北动力煤、晋南主焦煤、苏北配焦煤等品种齐全。煤—电—化循环经济成效显著,控股、参股已投运现代煤化工项目10个,总产能862万吨。其中,煤制烯烃总产能317万吨,规模位居全国第一,煤制化肥项目单厂规模全国最大。已投运及在建电厂34座,控股装机规模1000万千瓦左右,绝大多数电厂属于坑口燃煤电厂和低热值煤电厂,清洁高效循环利用比较优势突出。


二是突出煤炭全产业链优势,打造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设计研发及相关服务业新业态,实现产业升级、服务增值、高端发展。中煤集团是国内集煤矿设计、煤矿建设、煤机装备制造、煤炭开采、煤炭洗选加工、煤炭贸易、资源综合利用等业务于一体的煤炭全产业链中央企业,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技术行业领先,煤机装备制造能力和综合实力行业第一,煤矿建设队伍为国家矿建“王牌军”,是区别于其他煤炭央企独特优势所在。


如何看待煤炭央企重组?应遵循何种原则?国资委提出的总体思路是:专业煤炭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电煤一体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其他涉煤企业原则上退出煤炭行业。在贯彻落实中,我的观点是:煤炭央企重组重点应关注功能作用有效发挥、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发展质量明显提升,要按照“主业突出、专业整合,市场配置、有进有退”的原则稳步推进。具体来说:


一是以做强做优做大央企煤炭集团主业为重点,优选主业竞争力强、运营管理科学、组织体系合理的专业煤炭央企为实施主体,重组一批煤炭企业,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专业煤炭央企对煤炭行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二是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按照煤炭原料与电源点结合价值最大化要求,整合保留具有产业链和价值链优势的电煤一体化企业,但凡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其他煤炭央企,原则上要通过重组整合手段逐步退出煤炭领域。


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央企发展:一要突出专业化,要吸取煤炭“黄金十年”新进入的央企对市场规律把握不准,过分追求眼前利益的教训。目前,普遍存在资源获取成本高、技术和人才缺乏、经营管理不到位、区位通道和外送节点不健全等问题,严重拖累了自身主业健康发展。二要坚持市场化,要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央企历史和产业属性,不要过分追求体量和规模,过度利用行政手段干预,导致重组企业大而不强,失去了企业最本质的盈利属性。


4

党建与企业发展“三融合”


《中国煤炭报》:作为党委书记,如何看待加强党建与企业改革发展同频共振?中煤集团有哪些新尝试?


李延江:在推进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和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中煤集团党委以“三个融合”为切入点,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


一是思想上融合。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解,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中煤集团落到实处,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指导企业改革发展。我们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确保了党建工作服务生产经营中心的正确方向。


二是制度上融合。我们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将党建工作要求纳入了公司章程,完善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健全了党组织议事决策机制,将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事项前置程序,明确了党委要维护董事会对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同时董事会要保证党组织的意图在重大问题决策中得到体现。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把党建考核与经营业绩考核挂钩,建立抓党建不力问责机制。


三是工作上融合。针对中煤集团安全生产任务重、兼并重组企业多、新建工程项目多的实际,我们大力实施以落实党管安全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安全保障工程、以“和”文化为核心的凝心聚力工程、以工程建设领域党风廉政建设为主的反腐倡廉工程,推动了重点难点工作,形成了党建工作品牌。去年以来,结合去产能、处僵治困、资源整合、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我们有针对性地加强形势任务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富有成效的创先争优活动,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5

打造清洁能源供应商和能源综合服务商


《中国煤炭报》:您理想中的中煤集团是何种面貌?当前工作中最大的不足是什么,如何突破?


李延江:中煤集团的战略愿景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供应商和能源综合服务商,成为安全绿色生产的领航者、清洁高效利用的示范者、提供优质服务的践行者。


目前,我们晋北基地产品竞争力不强,一煤独大和一企独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新老基地和企业之间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突出。过去,我们过多地注重新基地的投入,普遍存在重新基地、轻老企业,重新产业、轻传统产业,重投资、轻服务等现象。特别是近年来,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建设了一大批高产高效矿井、现代煤化工项目和大型坑口燃煤电厂,煤炭产业拥有了雄厚的发展基础,煤—电—化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优势突出,清洁能源供应商已初具规模。能源综合服务商原有基础好、业务全、体量大,是区别于其他煤炭企业独特优势所在,但受过去重视程度不够、资源配置能力较弱等因素影响,其发展速度、体量规模、技术装备、服务水平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为此,中煤集团提出了“两商”并重的建设思路,就是在做好清洁能源供应商的同时,重点扶持能源综合服务商快速发展,在政策和资源配置方面给予优势产业和潜力企业更多支持。特别是鼓励有实力的优势企业牵头,通过专业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带动相关企业发展;扶持有潜力的企业,推动优势产业和高端技术装备快速发展;支持有条件企业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以点带面促进企业全面发展。同时,我们要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推进央企、企地、国际等多层次合作,做好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全方位开放。


2017年,中煤集团将以“十三五”规划为引领,继续推进结构调整,推动“两商”战略落实,提高发展质量,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大力提质增效,提高盈利水平,坚决完成去产能、“僵尸企业”处置以及特困企业专项治理等专项任务,深化企业改革,激发企业活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中国煤炭报、中国煤炭网联合策划



来源:中国煤炭报 记者陶冉、尚军梅      编 辑:徐悉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