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王常悦:记忆中的蓝靛染料坊

煤炭资讯网 2024/10/20 13:37:06    小说、故事、杂文
  
  我的高祖父王钦生于清道光25年(1845-1933)出生在黄县唐家泊村(现龙口市北马镇唐家泊)。王钦兄弟行三,受其父王大法(约1710-1796)的影响,勤于持家,立志发家致富。王大法是个勤快的农民,利用春夏季节制造酒曲出卖。由于酒曲的质量好,同时也得利于村南靠近官道,远近的客人便于来往,所以王家酒曲享誉四方。

  到了同治年间,北京大兴县隆兴号烧锅、北裕丰号烧锅等酿酒行业买卖兴隆。这时有位王姓客商就专门採购优质酒曲,卖给烧锅从中牟利。巧遇机缘,这位王姓客商经朋友介绍,慕名来到唐家泊採购酒曲。一来二去,此人就与王钦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位王姓客商就谈起他的家庭历史,原来他家祖辈是明清宫内织染局蓝靛的靛户。

  原来明朝永乐年间,北京宛平、昌平两县给合部(现海淀区四季青街道办事处)离近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水源丰富,地势较洼,明政府就派力役在此种植蓝靛草,设立专业的蓝靛制造厂(现海淀区仍有蓝靛厂路)为皇宫服务。这些从事蓝靛种植和制造的人家称为靛户。乾隆朝《大清会典》记载:“内织局有靛户一百名,西顶蓝靛厂靛户四十名…给地二十四亩,岁征靛百斤,共征靛万斤。”王姓客商的先祖就是靛户之一。到了他的祖父辈,仍在小规模的生产蓝靛,他就从小参与其中,掌握了配方和操作技术。

  同治12年(1873年)王姓客商来採购酒曲,不料病卧不起,王钦帮助请医抓药,煎药送饭,嘱咐家人为病人做可口的饭菜,无微不致的照顾,先后近三个月,这位客商恢复了健康。于是他就鼓动王钦从事蓝靛染料的生产,并毫无保留的将祖传的工艺配方和技术传授给了王钦。于是在同治13年,王钦就买了几口大瓮(罐姚村烧制的土陶,每个能盛八担水)。在王姓客商的指导下,开始实习操作试生产,并逐渐地掌握了全部技能。

  光绪元年(1875年)而立之年的王钦,以自己的名“钦”字,取名“钦承蓝淀染料坊”正式开业了。钦承的意思就是恭敬地承受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以便提高产品质量。并根据“钦”字在五行中属金的属性,将产品的商标定名为“蓝金”,表明产品的质量如同金子一样煜煜生辉,以取信消费者。

  开业这天选择在春分节。五更天,王钦的老父亲王大法率长子王镜,次子王钰,三子王钦,请出了祖先的神主牌位,敬上高香,行三拜九叩之礼,拜告祖先,王家老三王钦,开办钦承蓝靛染料制造坊。请列位祖先保佑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并让王钦发誓,钦承蓝靛:质量如命,诚字当头。发家致富,光宗耀祖。然后鞭炮齐鸣,正式开工。中午摆下开业宴,招待亲朋及新招来的16名工人。

  蓝靛染料生产的具体下料配方比是:铡碎的蓝草55份,生石灰23份(另外水浸成石灰膏入窖备用),面碱8份,草木灰9份,豆油1.2份,水是所有投料量的93份。

  蓝靛染料制造的具体操作工艺流程,一是将料按比例投到大瓮里后,用一根长约两米左右的棍子在瓮里来回搅拌,每天两到三次,使枝叶充分地发酵腐化,这样坚持5至6天为宜;二是待浸泡的枝叶腐化后,将大瓮上层未腐化的枝叶去掉,在按比例投放石灰膏,再搅拌,使之更充分的腐化;三是打靛花,即两人轮换着连续使劲搅拌30至60分钟左右,使未腐化的枝叶飘上来,捞上来扔掉。剩下的液体基本上是纯蓝靛,在搅拌的过程中,石灰与蓝靛充分溶合。搅拌时多次出现溶合后的旋窝,称之为靛花;四是,在靛花的基础上,使用磨面罗筛子,在液体中仔细打捞,将残渣打捞干净。经过约12个小时的沉淀,待汁水分离后,把瓮里的水舀干净,只留稠糊状的靛泥,把它挖出来,放到苇萡上晒(有专门的场地)晒干,就是无臭无味的成品蓝靛染料,其中以紫色的为上品。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是无毒无害的,唯一的注意事项是小心石灰水溅到眼睛里造成伤害。

  由于蓝靛染料生产需要充分的发酵,因此每年冬至到来年的春分之间天冷时是停产的。王钦要来安排一切,人、财、物生产经营,技术问题均由他一人掌控。车间就设在我家老房里,屋里屋外摆满了大瓮,最多时有七十个大瓮,每年能生产几万斤蓝靛染料。

  每年都是春分节中午吃完开工宴,先往屋里的大瓮投料,过了清明节才陆续往院子里大瓮投料,院子里大瓮都配有瓮盖,以防下雨。小雪节前,院子里大瓮都倒干净了,到了冬至节,所有屋内大瓮也全倒干净了,晚上吃了停工宴,工人就停工回家了。

  作坊所有的工人,都是知根知底的乡亲或亲朋好友的子弟。其中安排一名可靠的朋友专门负责保管蓝草,随时核算成本,并作出预决算。安排一名头脑灵活,口齿伶俐的小伙作为王钦的助手,协助洽谈业务。所有工人每两年发给两套土布作的前身大围裙,以便换洗。

  所有工人可享受三假(本人婚假、子女婚假、父母丧假)各三天,工资照发。平时有事可请假,但扣工资。享受三宴(开工宴、中秋宴、收工宴),每宴必有鸡和,寓意大吉大利年年有余。中秋宴结束时,每个工人赠送两斤月饼,如果家里有父母的再加一斤,如果祖父母健在的又加一斤,表示对长辈的孝敬。如果辞退某工人,加发一个月的工資。工人辞职,必须提前一个月向王钦打招呼。离职时,不加发工资。工人工作中出现失误,视情况扣部分工资,严重的要罚款。同样工人提出了好的建议,产生了经济效益,或作出了特殊贡献,相应地给予奖励。支付工资的方式主要是货币。当时一两银子可兑换小制钱一吊,一吊钱为1000文钱,一枚小制钱即为一文钱。一般工人每月工资1.5吊,领班的两吊。徒工前三个月0.5吊,三个月后一吊,一年后1.5吊。协助老板的经营助手,在完成每月基本任务后,每月1.5吊,在视工作情况给予奖罚。同时应工人请求,也可以按当时的粮价,将工资折成粮食支付给工人。

  “蓝金”牌的蓝靛染料,其包装是多种多样的,用的是自产土布做成的布袋,有50斤、20斤、10斤、5斤、2斤、半斤等六种包装。在布袋的中央用红印盖上“蓝金”两字。在布袋的下方用红印盖上“山东黄县城西20里官道北唐家泊钦承蓝靛坊”。

  钦承作坊的销售方法是,先代销,后现钱交易的方法。在试生产时,就让货郎或附近的小商铺代销,通过赠送半斤装的小包装给亲友试用,以质量保销售,以口碑打市场。当正式生产后,随着市场的扩大,蓝金牌蓝靛在县内外、省内外都有市场,通过龙口码头的水运,“蓝金”不但到了东北的营口、大连,而且还到了江浙宁波等地。

  市场的开拓,来提货的客户你来我往,钦承作坊买卖兴隆。来的都是客,王钦免费安排食宿,相互信用,赠送礼物加深感情。外地客商把当地的土特产捎来。例如乐陵小枣、潍县大萝卜、煎饼、德州扒鸡、单县羊肉是常见的礼物,周村烧饼是稀罕物,王钦一家并不舍得吃,只是尝尝又回赠给别的客商。黄县的龙口粉丝、长把梨、魚虾等水产品常作为回赠礼品。至于鲁西南客商捎来的煎饼较多,王家人常以此来饱口福。当时街坊流传顺口溜:“王钦的孩子吃煎饼卷大葱,头一摇,牙一挣,噎得满地蹦。”如果南方客户捎来桔子、橙子,王钦视为稀有礼品,想方设法保存到过年,留着给祖先上供。王家儿子娶亲,女儿出嫁,所用的绸缎衣被全都是客商从周村捎来,物美价廉,让乡亲们非常羡慕。

  常来常往,客主双方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王钦也常到外地开拓市场,应邀到外地客户做客,彼此亲如兄弟,有的外地客户可以先拉货后付款,甚至今年拉货,明年付款。当地县内外客户来进货,大都是骡驮驴驮。钦承自家养有大骡子和毛驴,并有马拉轿车,附近的可以送货上门。

  制造蓝靛的主要原料是蓝草。蓝草有蓼蓝、木蓝、马蓝、与松蓝四种。蓝靛作为染料历史悠久。考古数据显示公元前2400年古埃及第五王朝就以蓝靛来染色,《诗经.小雅》中有“终朝采蓝,不盈一襜”的诗句。历史上我国南北方蓝草种植很普遍。黄县县志.村庄志记载,现龙口市兰高村因种植蓝草多,曾用名蓝渠高家。因此,钦承作坊所用蓝草,基本上是蓝渠高家及周围村庄提供,据平度县地名记载,该县大兰村,历史上因种植蓝草广泛,而取村名大蓝村。所以钦承的部分原料由平度县等地提供的。

  蓼蓝不但可以制造蓝靛,还可以药用,根称为“板蓝根”,叶称为“大青叶”是有名的中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凡蓝五种,辛苦寒,无毒止血杀虫…”所以钦承蓝靛坊,经常把蓝草残留的“板蓝根”免费送给乡亲们治疗头痛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赢得了口碑。由蓝靛浸染的衣服本身含有蓝靛,附带着有治疗身上刺挂草割引起的皮肤伤痛,对虫蚊叮咬起到了消炎止痒的作用。普通百姓不懂这些知识,认为是“蓝金”起到的作用。这些都为“蓝金”扩大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用“蓝金”染出的服饰,耐脏,不易褪色。浸染的次数越多,颜色越深亮,色泽饱满,很受大染房的欢迎,也是普通人家必备的染料。质量保证,价格合理,争购“蓝金”染料的越来越多。平民百姓更是对蓝金持欢迎态度。因为自织土布越染越鲜亮,一件衣服穿了几年,再染一次,就视旧如新。特別是贫苦人家,大孩子穿旧的衣服,又给弟妹穿。浸染一次后,小孩子就可以当成新衣服穿着过年,穿着走亲访友。尤其是贫寒人家,大姑娘出嫁,置办不起很多新衣服,将旧衣服多浸染几次,就以旧当新,既保全了面子,又节省了开支。

  钦承蓝靛染料坊的兴旺发达,使王钦的腰包鼓了起来,他连续盖三栋房子,买了20多亩地,购买了四处大草园。更难得可贵的是,他把资金投向了子女教育上。他有五个儿子四个女儿,女儿都培养她们一手好女红。对儿子,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定出了培养目标。大儿子王国刚性子烈,正义好动,就让他投奔名师,学了一身好武艺,考中了武秀才。王钦特别高兴,在胡同前重新修建了南大门,在大门外开辟了小广场,准备将来文武举人,中了一个好竖旗杆,挂红旗。并在村东南自家的地里为大儿子辟出一条约300米,东南西北走向的道路,命名为“马道”,供其骑马练箭。(在生产队时,此道仍在,成了种地的小道)。二儿子王国勋(笔者的曾祖父)好于计算,算盘打的精准,头脑灵活,善于经营,就培养他学着掌管钦承的帐目,后来又送他闯关东,到海兰泡学做皮货生意。三儿子王国玺从小聪慧,勤于用功读书,就培养他专门读书,准备走科举入仕的道路。四儿子王国璋,五儿子王国琛年龄尚小,先送到私塾读书,将来择才培养。

  然而,事与愿违,满清政府的腐败,帝国主义的入侵,使我们的民族工业,手工业受到了沉重的打击,钦承蓝靛染料坊不可避免的走了下坡路,越来越举步艰,实在经营不下去了,终于在1916年,经营了四十一年的钦承蓝靛染料坊倒闭了。


  作者:王常悦,男,大专毕业,山东龙口人,曾任企业工会主席,现为龙口作家协会理事,多篇散文诗歌在各级媒体发表的,有的获得优秀作品奖


作者:山东龙口作家协会 王常悦      编 辑:一鸣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