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杨景瑞:煤矿下井矿工最辛苦

煤炭资讯网 2024/11/19 22:08:53    散文
 
  这篇文章是写给曾在尚义煤矿下过井的矿工们,是他们用辛苦给大家换来了光明,是他们用汗水给家庭带来了温暖。

  大家都知道煤矿一般都是在远离繁华都市的偏远山区,尚义煤矿也不例外。

  煤矿,是井下矿工默默耕耘的地方,也是他们勤辛奋献光和热的地方。尚义煤矿一共有4个矿井,最早建的是红土梁井,红土梁井关闭以后,又建起了大坝沟井。大阳坡井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最后建的井是大永胜井。大永胜井开采没几年,三个井都在“去产能”中关闭了,从此尚义煤矿结束了历史使命,也使煤矿从尚义县这片大地消失了。

  在尚义半坝途中的山间,这些矿山如巨人般屹立,默默地守护着地底深处的秘密。在这片被岁月雕琢的土地之下,就是无数矿工兄弟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舞台。

  他们的日常,不仅仅是汗水与岩石的较量,更是心灵与坚持的交响。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井下工人的辛苦,是难以言喻的。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穿透厚重的云层的时候,矿山的井口已经热闹了起来。矿工兄弟们身着厚重的工装,头戴安全帽、自救器以及必备的防护用品,脸上挂着些许疲惫但坚定的神色。

  他们开完班前会,通过井口检身,然后坐上人行车下井。他们踏入那个黑暗、潮湿、充满未知的世界,开始新一天的劳作。在四块石头夹着一块肉的环境中拼命工作着……

  井下,是一个与地面截然不同的世界。是在外人看起来颇有些神秘色彩的世界。井下没有蓝天白云,没有鸟语花香,没有四季更迭,只有无尽的黑暗、冰冷的矿石和兄弟们的相互鼓励与帮助,以及瞎谝乱砍后的笑声。

  兄弟们需要借助矿灯微弱的光芒,才能勉强看清前行的路。他们手中拿着各种各样的工具,有打钻的,有支护的,有喷浆的,有采掘的,有推车的,有维修的,还有搞测量的,等等。

  每一个矿工兄弟加在一起,就形成了矿工汗流浃背的每一天。矿石的开采,不仅是对体力的极大考验,更是对意志的严峻挑战。矿工兄弟们在狭小的空间里,需要长时间保持弯腰或蹲姿,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而井下的空气,往往夹杂着煤尘,一班下来,每个人除了牙齿是白的,其余都是黑乎乎的。尽管如此,矿工们依然坚守在地下各个岗位上。

  除了身体上的辛苦,兄弟们还需要面对心理上的压力。因为他们的工作,不仅关乎个人的生计,更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幸福。他们是家庭的顶梁柱,是妻儿的一片天。因此,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每一次下井,都是对极限工作的挑战;每一次归来,都是对家人不变的承诺。

  然而,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矿工兄弟们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乐观精神。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用笑声和歌声驱散井下的寂寞。

  在下班上井之后,他们都到澡堂里聚在一起,一边洗澡洗去一身的疲劳和黑水,一边分享彼此的故事和经历,讲述他们不平凡的人生。有人讲述着家乡的风景和对亲人的牵挂,有人讲述着井下的奇遇和曾经惊险的一刻。也有人讲述儿子刚处的对象温柔体贴,还有人讲述孩子的成绩又提高了。那妥妥的满足感,绽放在满是汗渍的脸上。

  这一小会儿,往往成为了他们心灵的慰藉和力量的源泉。经过16小时的休息,他们照常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走出澡堂,他们在阳光的照耀下,拖着疲惫的身躯,踏上归途。在矿区家属房,在部队营房,在周围农村里,有他们亲人的笑容和热腾腾的饭菜等待着他们。虽然身体疲惫不堪,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幸福与满足。

  有人说,煤矿工人下井挣钱多,其实不然。最真实的就是井下工人的最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们用自己的脊梁和汗水,诠释着工作之美。他们虽然身处地底黑暗之中,但他们的心灵却如矿石般坚硬而璀璨。

  这种坚韧与乐观的精神,如同黑暗中的光芒,照亮了矿工兄弟前行的道路。他们就像石头缝里的小草,再艰难也能顽强生长。他们是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爸爸,也是我的兄弟,是真正的男子汉!

  没有一个黑夜不会过去,没有哪个黎明不会到来。心中有信念,手中就有力量。最后,让我说起几个矿工的名字:安建文、郝龙、杨盛英、苏风冮、郭启英、张维龙、姚洪军、黄永宏,等等。因为人太多,不一一写了。

  由于长年奋战在井下,他们的故事太多太多了……


本网记者:冀中能源张矿集团 杨景瑞      编 辑:一鸣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