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玉:莫道韶光容易逝 | |||
煤炭资讯网 | 2025/3/31 12:57:27 散文 | ||
3月26日,同学李必超在同学群里面发了大学上课时西一楼的一组照片,房子还是原来的房子,只是有些陈旧,房前的花草树木还是原来的花草树木,只是变粗壮了一些,春天到了,教室前的紫荆开得正旺,同学们纷纷跟帖,有的说教室门前好像变了样,有的说还是原来的老样子,有的说原来的学校转眼成了老校区,但还是你我心中永远的煤师院,我看了后也忍不住跟帖:三十余年,仿佛昨天;物是人非,教室依然;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大学四年,基本上都是在这一个阶梯教室上课,当时叫西一楼阶梯教室,那个时候,一共三个班,每个班四十个人,平时大家在一起上课,只是上英语等小课时才到办公楼四楼的小教室上课,或者班级搞活动时才分开。八十年代中期,当时考大学很不容易,考上大学在大学学习还是很轻松的,只要不考研究生,平时只要按时上课,考试时得六十分还是没问题的,不用再补考,不影响拿毕业证和学位证。大学里一般上午上课,下午、晚上自习,只是在星期四上思想政治课时下午才上课,有时学校下午在教学楼四楼放电教片,大家没事了就去看,特别是一些故事片,大家更喜欢看,虽然有三个教室同时在放,有时去晚了,还找不到座位,只能站着看。毕业以后,大家各奔东西,为生活、工作、事业奔忙,除了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有联系以外,基本上很少联系。后来大家都成家立业了,又都很想念大学时的青春岁月,想念曾经在一块生活过四年的同学,想念为我们教书育人的老师,不时有人倡议,想搞个同学聚会,于是在毕业二十周年、三十周年之际,留在学校的同学和毕业后留在本市的同学发起组织了同学聚会。毕业二十年聚会参加的同学较多,毕业三十年的同学聚会相对来说就少一些,但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只是想回母校看看,看看老师、看看同学,看看曾经待过的校园,看看曾经上课的教室,看看曾经住过的宿舍,看看曾静吃饭的食堂,看看曾经参加大会、看过电影和文艺演出的礼堂,回忆回忆过去在一块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真正是“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可惜的是一晃三十六年过去了,曾经的翩翩少年、曾经的美貌姑娘都变成了小老头和老太太,大部分同学已经退休和接近退休年龄,有许多都当上爷爷奶奶或外祖父外祖母了,正过着悠闲的退休生活。有的全国各地来回跑,到处旅游;有的为子女带孩子,奔走在子女上班的城市;有极少数有成就者还在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有的退而不休,又找了个第二职业;有的由于身体原因或者其他原因,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仅我们宿舍就有两位同学离开了。2019年是我们宿舍于同学离开我们一周年的日子,在宿舍老大的倡议下,2019年8月17日我们相约一块到秦皇岛看望他的爱人(他爱人也是我们同班同学),一块到他的墓前祭拜,他爱人哭得跟泪人一样,我们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他患的是心脏病,睡觉休息后再也没有醒来,第二天早上爱人叫他上班时没有了动静,一摸手都凉了,赶忙打120,医院大夫来了后都晚了,也没有回天之力。不过走时倒不受痛苦,就是年龄才52岁,正是干事创业的好时候,可惜就这么一声不吭走了,留给亲人无限的痛苦和思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方面都大不如前了,成了韩愈说的那样:“发苍苍,视茫茫,牙齿摇动”。凡是老年人应有的缺点和不足都在我们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现在的事记不住,过去的事忘不了;躺着睡不着,坐着打瞌睡;走路不快,说话啰嗦,脑子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就是过去学习的许多知识现在都还给老师了,在年轻人看来,都成了老古董了。记得一位同学曾经说过,趁着现在胳膊腿还能动,来回走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看看曾经的同学朋友,是人生的一大快事,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时间匆匆,岁月匆匆,韶光易逝,青春不再,老去的是容颜,不变的是初心。不论身在何处,人在何处,此心安处是吾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