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2022-2024年度新闻宣传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还有:17天
 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本网站已运行22年300天6小时33分钟30秒

吉书敏:古建如船泊岁月 名村焕彩续华章

煤炭资讯网 2025/4/2 14:05:09    小说、故事、杂文
  
  屯城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东北部,沁河东岸,距离阳城县15公里。2014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2021年,“屯城古建筑群”成功申报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片镶嵌在历史长河中的瑰宝村落,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2025年3月23日,我们一行人走进了这个村落。

  屯城村,又名“虎谷”,其名源于战国时期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率秦军伐赵,来长平与赵国军队决战时,在此筑起了颇具规模的屯兵城寨,此即屯城这个古老村落最早形成的由来,也是“屯城”村名的由来。其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从金代至民国初年,跨越数个朝代,为后人提供了一扇窥探古代建筑艺术的窗口。

  在金代的晨曦中,屯城村开始崭露头角,至元、明、清时期,它已成为了一个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村落。元代“郑氏家族”的显赫,两封国公,二世平章,为屯城村增添了无限荣光。明清时期,张家五世之内三位进士的荣耀,尤其是南明吏部尚书张慎言的名声,更是让屯城村的名字响彻云霄。张慎言的《虎谷》诗,以其优美的诗句,描绘了古村的风韵,让后人得以一窥当年的盛景。

  屯城村的古村落布局独特,南北长而东西窄,北高南低,堡楼高耸,四周围城,远观宛如一艘巨大的船只,静静停泊在历史的港湾。现存的50余院古民居,如同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讲述着从金代到民国初年的建筑变迁,其保存之完好,实属罕见,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陈廷敬三子陈壮履的《诸侄邀饮沁园》诗,以其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屯城村的古朴与美丽,诗中的“村落衣冠古,园亭景物嘉”,不仅展现了古村的风貌,更激发了后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屯城村多半为丘陵和山地,间有山间平川。村民聚居于辖区中心,所居地势平坦,村内矿藏以煤为主,次为铝钒土。

  古老的屯城,乃人杰地灵之区,文明礼仪之乡。在古代就是崇尚文教之乡,是远近闻名的举人进士之乡。金代鼎盛之期,郑氏家族在村中建起了沁河之滨最早的书院——丽泽堂,周围的文人儒士纷纷来此谈诗论文,讲习道义,岁无虚月;李晏省亲,龙泉盛会,名彦留诗,后来都被选入《全金诗》。“丽泽堂”除了走出几位金代诗人,还走出了几位元代进士。沁河文化的繁荣,大致滥觞于此。

  近年来,屯城村积极开展新农村规划和建设。一边紧抓古村落和文物古迹的保护修复工作,一边建设居民住宅区,完善基础设施,垫滩造地,优化环境,创建高效农田,大力发展农业,引进高科技创新企业,增强地方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古村面貌日新,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

  今日的屯城村,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它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这里的故事,如同溪水潺潺,不断流淌,引领着人们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些逝去的岁月,去追寻那些被时间雕刻的记忆。屯城村,不仅是一个地理的坐标,更是一个文化的符号,与时代相映衬,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作者:山西阳城县八甲口中学 吉书敏      编 辑:一鸣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