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中煤大屯公司姚桥煤矿:锻造智能化建设人才“新引擎”

煤炭资讯网 2025/4/3 23:43:26    通讯特写

  “感谢矿党政对大学生的关心和关怀,人才公寓的居住环境和条件都是很好的,非常利于工作和学习,一定要点赞!”3月31日上午,中煤大屯公司姚桥煤矿采煤一队新入职大学生、技术员陈志刚夜班刚升井回到人才公寓。

  “这次,符合人才公寓入住条件的大学生是21名,目前已经全部搬入新装修好的人才公寓。”该矿人才公寓管理员张芳介绍说,人才公寓是在原来招待所的基础上重新装修的。这装修一新、设施齐备的人才公寓不仅是“筑巢引凤”的生动注脚,更是该矿“育才、留才、用才”工作的缩影。面对智能化矿山建设不断深入,这个矿正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突破口,构建起覆盖全员、全链条的“人才生态”,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构建多层次培养体系

  该矿结合智能化矿井建设构建多层次培养体系,创新“三阶递进”培养模式。首先是实施筑基工程,对新入职工人进行72学时安全实训,由安培中心老师讲授《煤矿安全规程》《事故案例分析》等课程,考核合格方能上岗。针对智能化设备操作,独创“理论+VR模拟+现场实操”三维培训法,使培训效果最优化。其二是落实琢玉计划。选拔青年骨干进入“智慧创新工作室”,由劳模张二超、智能化高级工程师慈鹏芬等领衔指导。工作室配备高配置电脑等设备,围绕采煤机调高系统改造、皮带防跑偏装置等课题开展攻关,近年来取得创新成果多项,创造经济效益显著。其三是精英锻造。实施“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选派技术尖子赴中国矿大等高校深造,并与多家煤炭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不断探索新的培养模式

  该矿在机制保障“育苗”、交流实战“炼钢”、教育培训“补钙”等方面下功夫,在新培养模式上不断探索、不断超越自我。“名师带徒”新模式,打破传统“一对一”局限,建立“名师资源库”,通过APP实现跨部门师徒匹配。陈海洋同时拜师设备维修技术大拿和智能技术大师,形成“双导师”培养架构。“选千里马”新模式。每年举办涵盖多个个工种的技术比武,优胜者可直通“智能化后备人才库”。陈海洋在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创佳绩,在公司技奥会斩获综采维修电工(智能化)一等奖。2024年,慈鹏芬参加全国采煤智能化创新大赛,不断完善设备数据采集工作,完成系统调试及技术准备,还经过连续8周的攻坚,圆满完成复赛数据跟踪,并作为主讲人完成决赛汇报和现场答辩等工作,最终斩获全国三等奖。

  不仅“留人”更要“留心”

  该矿的“暖心工程”更显细腻,不仅要“留人”更是在“留心”。实施安居计划。把招待所的30多个房间重新装修,打造成设施齐全人才公寓,让符合条件大学生入住,每人一个单独房间,为人才提供最优的后勤服务。人才公寓管理人员透露,下一步人才公寓还要配备洗衣房、健身房、书吧等。建立人才成长档案。为技术人员建立成长档案,动态跟踪技能提升,量身定制培训方案。2024年,有多名技术人才通过“缺什么补什么”的靶向培训,实现岗位晋级。精神激励。设立姚桥工匠、创新之星、优秀员工等荣誉,获奖者事迹在企业各大媒体宣传。2024年度中国中煤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慈鹏芬、2024年度中煤生产一线技术标兵王念雷,成为青年技工的“精神灯塔”。

  “人才生态的优化,让矿井焕发新活力。”该矿党委书记亢俊明表示,下一步将加大智能化人才“产学研用”融合的力度,打造智能化人才培养高地,为行业转型升级贡献“姚桥方案”。


本网通讯员:刘利顺      编 辑:一鸣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